时间: 2025-09-30 10:24发布来源:长春心理医院
国庆假期,当举国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中,精神心理问题的“隐形战场”却从未停歇。抑郁症的持续低落、焦虑症的过度担忧、失眠症的辗转反侧……这些心理障碍不仅侵蚀着个体的生活质量,更可能成为家庭与社会稳定的隐患。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科以“全年无休、24小时接诊”的承诺,在国庆期间为公众筑起一道坚实的心理健康屏障。
精神心理疾病的核心在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双重作用。例如,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皮层血氧代谢降低,导致情绪调节能力下降;焦虑症患者的杏仁核过度激活,引发对威胁的过度敏感;失眠症则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导致睡眠节律紊乱。这些疾病不仅表现为情绪低落、紧张不安,还可能伴随心悸、手抖、头痛等躯体化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科汇聚了一批深耕精神医学领域的专家。王荣主任医师从事临床诊疗37年,独创“中医调理+现代神经调控”疗法,将传统中医的“整体观”与西医的精准干预相结合,在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吴立侠心理咨询师团队擅长青少年情绪管理、家庭关系修复,通过沙盘治疗、正念训练等技术,帮助患者释放压力、重建心理韧性;张彦副主任医师专注睡眠障碍研究,其主导的“多模态睡眠监测-认知行为疗法”体系已帮助数千名患者重建睡眠节律。
科室配备国际领先的诊疗设备,为个性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近红外脑功能光谱成像(fNIRS)可实时监测大脑前额叶皮层血氧变化,精准识别情绪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标记;经颅磁刺激仪(rTMS)通过无创磁场刺激调节神经环路,对抑郁症、焦虑症的缓解率达78%;心理测评系统涵盖SCL-90、PHQ-9等国际量表,结合AI算法生成动态心理画像,为治疗提供量化依据。此外,科室率先引入虚拟现实暴露疗法(VR-ET),通过模拟社交场景帮助恐惧症患者逐步脱敏。
32岁的李女士因长期职场压力引发广泛性焦虑障碍,出现手抖、失眠、社交回避等症状。在吉林中山医院,医生通过fNIRS检测发现其杏仁核过度激活,制定“rTMS神经调控+认知重构”方案。经过8周治疗,李女士的焦虑量表评分从28分降至7分,重返职场并晋升为项目经理。类似案例中,青少年抑郁患者通过沙盘治疗释放压抑情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借助药物联合心理教育稳定情绪周期,均彰显了科室“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模式的成效。
科室连续五年获评“吉林省精神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其研发的“情绪障碍神经调控技术”获省级科技进步奖。患者评价中,“专业”“耐心”“系统”成为高频词。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写道:“医生不仅调整了药物方案,还教我用情绪日记记录波动,现在我能提前识别躁狂发作的信号了。”这种从症状控制到心理赋能的转变,正是科室“全人治疗”理念的体现。
国庆期间,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科专家团队放弃休假,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提供24小时接诊服务。无论是急性焦虑发作的紧急干预,还是慢性抑郁的长期管理,科室均以“一人一策”的精准治疗守护患者心理健康。正如一位患者所言:“在这里,我不仅治好了病,更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
这个国庆,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科以专业与温度诠释医者仁心,用坚守与担当守护每一颗需要关怀的心灵。早预约、早干预,让健康与欢乐同行。